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起因至今未明,但是某些誘因可能跟該病是有關系的,但是目前也沒有確定。目前發(fā)現,染色體涂片以及有些融合基因,可能會導致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一種以貧血、外周血粒細胞增高和出現各種階段的幼稚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常有血小板增多以及脾增大為特征。
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細胞的克隆性疾病,可以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嬰幼兒少見,中年人占到多數。在臨床表現上病情進展緩慢,很多患者沒有明顯的癥狀,尤其是在早期癥狀不明顯。
隨著疾病的發(fā)展,可能會出現一些癥狀,其中最常見就是貧血,表現為乏力頭暈、面色蒼白、活動后急促,再就是反復感染而且不容易治好。主要是由于缺少正常的白細胞,尤其是中性粒細胞,有出血傾向,出血不止,牙齦出血,大便出血以及月經不規(guī)則出血等,跟血小板減少有一定關系。其它的就是脾臟增大,另外患者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疲乏無力、食欲減退、消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