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維亞鐵咀嚼片能和枸杞一起吃,三維亞鐵咀嚼片是補鐵劑,適用于治療各種缺鐵性貧血。枸杞屬于一種中藥材,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療肝腎陰虛以及早衰癥。這兩種藥物可以在一起同時服用,藥效之間不會發(fā)生相互作用,對疾病治療的效果也沒有影響。
三維亞鐵咀嚼片能和枸杞一起吃嗎
以上內(nèi)容僅供參考
為你推薦
-
維c和維e可以一起吃嗎維生素E和維生素C是可以一起吃的,建議餐后半小時內(nèi)一起服用。維生素E被吸收之前在腸道中先被水解,各種維生素E的同類物質(zhì)在被吸收的過程中都需要膽汁和胰液的作用,在小腸黏膜細胞內(nèi)與脂肪酸結(jié)合成酯后滲入乳糜微粒,吸收后經(jīng)淋巴系統(tǒng)轉(zhuǎn)運。所以維生素E的吸收需要油脂類的參與,空腹不利于維生素E的吸收,飯后立刻服用是因為食物中有脂類存在,利于維生素E的吸收。維生素C是在十二指腸和空腸部位被吸收,從維生素C的攝取來看,空腹吸收率為30%,而餐后吸收率可達50%,可見餐后服用有利于吸收,也可以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因此兩者可以一起飯后服用。01:58
-
陳皮能和枸杞一起泡水喝嗎陳皮能和枸杞一起泡水喝,但應(yīng)控制在正常劑量之內(nèi),劑量不宜過大。用陳皮切絲泡水劑量應(yīng)控制在10-20條,枸杞常用劑量為5-10顆。陳皮在中藥中歸于理氣藥,具有理氣開胃,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調(diào)整消化系統(tǒng),能促進唾液、胃液等消化液的分泌,消除腸內(nèi)積氣,平喘、祛痰、增強免疫,對于腹脹、嘔吐、食欲下降、咳嗽痰多有一定療效,長期使用對于高脂飲食引起的動脈硬化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枸杞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屬于補虛藥中的補陰藥,為家喻戶曉的藥食同源食材。長期食用可以增強免疫功能、延緩衰老、抗腫瘤、降血脂、保肝、促進造血功能、降血糖、降血壓等。兩者泡水喝功效作用不相沖突,既可以調(diào)整胃腸道,治療咳嗽痰多,又可以滋補身體,補充營養(yǎng)。如需了解更多用藥知識,可以咨詢醫(yī)師或藥師,在其指導下合理用藥。01:31
-
三維亞鐵咀嚼片孕婦可以吃嗎?三維亞鐵咀嚼片是一種復方制劑,它的組分是每片含有富馬酸亞鐵15毫克,維生素C11.25毫克,維生素B23.47毫克,葉酸0.075毫克,適用于各種缺鐵性貧血。用法用量的話:小孩兩歲以下一次一片,兩歲以上一次二到四片,一天二到三次,成人遵醫(yī)囑通常餐后服用最好,對于孕婦以及哺乳期的用藥,現(xiàn)在它的說明書上是尚不明確,也就是說對這部分人它的用藥方面的反應(yīng)或者是對胎兒或者是嬰兒的影響不是特別明確,單從成分上來看是沒有問題的,這個情況下最好是能夠結(jié)合婦產(chǎn)科的醫(yī)師意見。語音時長 1:04”
-
蜂蜜和枸杞能一起吃嗎蜂蜜和枸杞可以一起吃的,因為蜂蜜和枸杞一起喝,在藥性上沒有相克的作用,并且枸杞有溫熱的作用,吃多了以后,容易上火,而蜂蜜有滋潤養(yǎng)陰的作用,所以剛好可以制約吃枸杞以后上火的弱點。并且在一起能夠更好的補養(yǎng)肝臟,它兩個配合一起吃,有很好的潤燥養(yǎng)肝的作用,是很好的搭配,但是枸杞和蜂蜜一起吃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空腹吃,并且吃了以后一定要多喝水,主要是促進蜂蜜以及枸杞營養(yǎng)的吸收。語音時長 1:25”
-
三維葡磷鈣咀嚼片有什么功效與作用病情分析:三維葡磷鈣咀嚼片主要成分為葡萄糖酸鈣、磷酸氫鈣、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D2,主要為青少年,婦孺以及老年人的鈣質(zhì)、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2的補充,促進身體發(fā)育和維持身體各項機能的正常運作。意見建議:患者一定要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在補鈣的過程中也需要多注意曬太陽,以促進鈣劑的吸收。平時也可以多吃富含鈣的食物。
-
苦瓜和枸杞能一起吃嗎苦瓜和枸杞最好不要一起吃??喙鲜且环N蔬菜,性能苦寒,有清熱解毒的作用,一般適用于菜用。沒有機會和枸杞在一起配伍食用。枸杞是滋陰補腎的中藥,可以和糯米,紅豆等在一起熬粥食用,起到滋陰補腎的作用,性能不同會影響各自的作用。
-
吃三維亞鐵咀嚼片可以喝酒嗎吃三維亞鐵咀嚼片一般是不可以喝酒的。三維亞鐵咀嚼片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顯棕灰色,味甜、微酸,適用于各種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在吃藥期間是不可以喝酒的,不然會發(fā)生不良反應(yīng)喝影響藥效,而且通常在吃任何藥物期間都是不可以喝酒的。
-
三維亞鐵咀嚼片會上火嗎三維亞鐵咀嚼片一般不會上火。三維亞鐵咀嚼片是一個復方制劑,主要可以用于治療食欲下降、四肢乏力、體質(zhì)虛弱等缺鐵性貧血的癥狀。但服用該藥可能會導致輕度的惡心、胃部不適,甚至出現(xiàn)輕度的腹瀉或者便秘等不良反應(yīng),但一般不會引起上火,若出現(xiàn)上火可能是由過度勞累、外感邪氣、暴飲暴食等因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