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通常3~5天做一次,一次做15~20分鐘,如有不適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
艾灸是通過艾絨燃燒對局部皮膚和穴位產生的良性刺激,一般可以促進氣血運行、疏通經絡,臨床上可以用于改善關節(jié)炎、肩周炎、痛經、帶下病。如果患者病情較輕,通常5天做一次,每次進行15分鐘。如果患者病情比較嚴重,進行艾灸的頻率會有所增加,艾灸的時間也會有所延長,大概3天做一次,每次持續(xù)20分鐘。如果艾灸的頻率或時間過短,通常不能發(fā)揮理想的艾灸效果,如果艾灸的頻率或時間過長有可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而選擇上述時間與頻率,既有利于基礎疾病恢復,也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在空腹或飽腹的狀態(tài)下艾灸,以免影響消化,艾灸后需要隨溫度和季節(jié)變化增減衣物,預防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