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血紅蛋白濃度313g/L正常。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的參考值是:310~370g/L。平均血紅蛋白濃度是指血液通過離心后僅獲取的剩下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比例。血紅蛋白水平是正常的或高的,表明體內含有豐富的鐵。血紅蛋白含量低,說明體內缺鐵,進而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和氧的承載能力,導致貧血,阻礙人體正常生理活動。
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增高分為生理性或病理性增高。平均血紅蛋白濃度降低則提示存在貧血的情況。
一、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增高。
1、生理性增高:住在高原地區(qū)的居民其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往往高于平原地區(qū)的居民。飲水過少或出汗過多,排除水分過多可導致暫時性的血液濃縮,造成紅細胞和血紅蛋白輕度升高。新生兒則為生理性增高。
2、病理性升高:
(1)嚴重嘔吐、腹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病人、尿崩癥、甲狀腺功能亢進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漿中水分丟失過多,導致血液濃縮,會出現(xiàn)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量的明顯增加。
(2)慢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子紺型先天性心臟病等因為組織缺氧,血液中促紅細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量呈代償性增加。
(3)某些腫瘤,如腎癌、肝細胞癌、子宮肌瘤、卵巢癌、腎胚胎癌等也可使促紅細胞生成素呈非代償性增加,導致上述的結果。
(4)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紅細胞增多為主的血液疾病。
綜上所述,平均血紅蛋白濃度313g/L正常。
二、平均血紅蛋白濃度降低。
如果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偏低則提示存在貧血的情況。而常見的貧血的疾病有巨幼細胞性貧血、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地中海性貧血等;當患上這些類型的貧血,都可能導致血紅蛋白數(shù)值下降。因此,需及時進行調理,以免長期貧血帶來并發(fā)癥,嚴重損傷身體健康。此外,通過正規(guī)的補鐵治療后,平均血紅蛋白濃度逐漸恢復正常,紅細胞的體積也會逐漸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