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患者通常不可以喝酒,以免對機體的健康造成影響。
慢性中耳炎是指微生物感染中耳黏膜、骨膜、骨質(zhì)后引起的慢性化膿性炎性反應,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等,其中革蘭陰性桿菌較多,可見兩種以上細菌的混合感染。此疾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感染性耳部疾病,主要以耳內(nèi)長期間歇或持續(xù)流膿、傳導性或混合性聽力下降、耳鳴為主要表現(xiàn)。通常此類患者會通過應用藥物來進行治療,所以不建議喝酒,酒里面含有酒精的成分,是比較刺激的物質(zhì),可能會降低藥效,對疾病恢復造成影響。而且酒精還會和藥物發(fā)生化學反應,引起腹痛、腹瀉、嘔吐等不良反應,所以會對自身的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不可以喝酒。
如果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建議在醫(yī)生操作下進行手術(shù)治療,比如單純鼓室成形術(shù)、乳突根治術(shù)、改良乳突根治術(shù)等,可以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手術(shù)后的患者還需要注意耳部的衛(wèi)生,避免用手摳抓局部,以免引起感染,同時還需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避免壓抑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