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后皮下氣腫,一種常見的手術后并發(fā)癥,指的是氣體異常積聚在皮下組織中。這種情況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包括術后肺損傷、胸膜腔積液、血腫、感染以及組織壞死等。
術后肺損傷可能導致肺泡破裂,空氣因此進入皮下組織。治療時,輕度肺損傷可通過氧療和呼吸功能鍛煉進行管理,而重癥則可能需要藥物治療以緩解不適。
術后胸膜腔積液會增加胸壁壓力,壓迫肺部并引發(fā)皮下氣腫。對此,胸腔穿刺術引流積液是一種有效的減輕癥狀的方法。
感染也是導致皮下氣腫的一個重要原因。感染后,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氣體滲出。在這種情況下,抗生素治療是主要手段,但必須謹慎使用,以防止耐藥性的產(chǎn)生。
術后血腫和組織壞死也可能引發(fā)皮下氣腫。血腫可能壓迫周圍組織,而組織壞死則可能導致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對于這些問題,醫(yī)生可能會采取手術清除血腫或壞死組織,并輔以適當?shù)目股刂委煛?/p>
除了上述治療方法,患者還應密切監(jiān)測任何異常體征,如持續(xù)性疼痛或呼吸困難,并隨時就醫(yī)。必要時,還需進行影像學檢查以評估肺部狀況。